100413103841100445科學家揭人為何做夢:可消除痛苦回憶。美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做夢可能是一個治療過程,能夠消除痛苦記憶。該研究發現刊登在2011年11月23日的《當代生物學》雜誌上。

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在最近進行的一項實驗中,參與者首先觀看可以激發情緒的圖片,而後進入夢鄉。此時,研究人員對他們的大腦進行掃瞄,結果發現控制情緒的大腦區域在出現夢境的快速眼動期活躍性降低。

 

 

研究人員表示,參與者第二天報告稱這些圖片對情緒造成的影響有所減弱,說明快速眼動期可能幫助我們消除生活中對不快經歷的記憶。

 

 

研究領導人、加利福尼亞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神經系統科學家馬修·沃克爾表示:「我們為甚麼會做夢仍舊是一個不解謎團,睡眠與情緒健康之間的關係也令人難以捉摸。」

 

 

但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證據,證明睡眠具有治療功效。所有人都知道,頭天晚上睡得好,第二天才會擁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去。臨床數據顯示焦慮、創傷後應激障礙等情緒障礙能夠導致睡眠異常。

 

 

沃克爾說:「儘管研究顯示情緒與睡眠相互影響,但我們對情緒和睡眠間關係背後的基本大腦科學原理仍知之甚少。」他發現,治癒創傷的並非時間,而是睡眠過程中的快速眼動期。

 

 

為了進行這項實驗,沃克爾和同事將34名身體健康的志願者分成兩組,每組志願者觀看150幅圖片,而後給自己的反應打分。這些圖片每間隔12個小時展示給他們一次,核磁共振掃瞄儀會在此過程中監視他們的大腦活動。

 

 

沃克爾表示這些圖片曾被用於數百項研究,有的展示檯面上的水壺等普通物體,有的則展示事故中的傷者。一組志願者早晨觀看這些圖片,晚上再次觀看,中間不睡覺。另一組志願者在晚上入睡前觀看同樣的圖片,第二天早上再次觀看。實驗結果顯示,在兩次觀看圖片間睡覺的志願者在第二次觀看後對圖片的情緒反應更溫和。

 

 

沃克爾說:「在最初經歷這個事件和後來回想起這個事件之間,大腦耍了一個精妙的小把戲,將情緒與記憶分離,使得記憶不再帶有情緒色彩。這是一個治療過程。」

 

 

但睡眠專家、美國密蘇里州塞達利亞博斯韋爾地方健康中心睡眠醫學部門負責人大衛·庫赫爾曼表示,這個研究小組的結論可能有些草率。做夢並不能緩解所有情緒壓力。雖然做夢能夠幫助提高處理應激情境的能力,但快速眼動期不太可能完全驅散不良記憶。他說:「這是在人為控制環境下在數量有限的研究對像身上得出的一項有趣的發現。」

 

 

但研究顯示睡眠擁有多種重要功能,其中一個功能就是幫助人們保持情緒和心理健康。

 



Read more: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12/1/n3445088.htm#ixzz2pjLZ6kbG

 

arrow
arrow

    里拉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